苏锡常“新三国演义”:谁将成为江苏新能源城市“一哥”

来源:newscientist


(资料图片)

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座城市,在上世纪80年代,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富起来的地区。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为“苏南模式”,从此,“苏锡常”这苏南三兄弟被传为改革开放样本和佳话。

直到今天,苏锡常也是江南经济实力雄厚的代表。三个城市如果联合在一起,地区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过了上海。2022年,苏州GDP是23958亿元、无锡14851亿元、常州9550亿元,苏锡常GDP总和为48359亿元,超过上海的4.47万亿元。

苏锡常自古是江南鱼米之乡,环太湖而居,毗邻上海,又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发祥地,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所以在外人眼里,苏锡常就是一个整体。

苏锡常和上海城市圈卫星夜景图,是中国最亮眼经济带。

尽管同出一门,但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相亲相杀,你追我赶,相互竞争还是存在的。几十年以来,特别是苏州、无锡之间,竞争从未停止。争机场、争资源、争产业、争太湖、争工业园区、争人才、争项目……即使是在主打长三角一体化的今天,这些竞争还在进行之中。

这种竞合关系,既是城市发展动力,也引出了苏南谁是“老大哥”的话题。

从经济总量看,目前苏州无疑是苏南的老大,无锡和常州两者GDP总量相加才跟苏州相当。

但把眼光放长一点,这种经济地位和格局是会变化的。其实,在90年代以前,无锡经济是比苏州强的。无锡曾是国家微电子工业的南方基地,半导体产业处于领先地位。很长时间以来,无锡都有“小上海”之称,是国内四大工业城市之一,在整个华东地区,也是仅次于上海的存在。

再放长远一点眼光,常州也是阔绰过的。以前常州府时代,无锡还是常州下辖的一个县。即使是上世纪80年代初,常州也因为其轻纺、机械、电子等产业而成为全国学习的工业城市典型。

苏州的崛起,是在90年代之后,也就是近20多年的时间,苏州抓住了跟新加坡合作创办工业园区的机会,大规模引进台资和外企,从此一骑绝尘,迅速超过无锡和常州。

如今,又站在一个新的时间转折点上,因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提出,以及地缘政治导致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能源革命叠加绿色工业革命,使得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当今最热门赛道。

对于城市而言,谁能抓住这次机遇,提前布局,谁就能在未来财富地图和经济地理格局上占据优势地位,经济体量也将更有竞争力。特别是对很多二三线地级市来说,更是一次翻身的好机会。

常州这一次走在了前面,提前十年布局了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新能源产业,现在又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并借机迈入“GDP万亿之城”,希望通过经济体量的提升,实现城市的能级提升。

“互联网之都”是杭州,这一点大家似乎没有争议,但谁是“新能源之都”,就众说纷纭了。因为这个赛道才刚刚兴起,很多城市都在暗自发力。

面对常州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势崛起,首先隔壁大哥苏州就坐不住了。今年3月,在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推进大会上,苏州提到,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积极借鉴兄弟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路线图,自抬标杆,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无锡也在暗中较劲,凭借此前在光伏领域几十年的技术、产业链和人才积累,加上领先的半导体行业助力,无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风机产业、零碳科技园区建设,都风生水起。在新能源和双碳的新名片下,无锡又吸引了红杉、高瓴、春华等一线投资机构的押注,成为风险投资基金组团追捧对象。

常州、苏州、无锡,谁将成为江苏新能源产业“一哥”?我们先看看他们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突破方向。

江苏知名新能源企业名单 来源:新能源人才服务

常州

靠新能源跟一线城市平起平坐

我们先来说说常州。

对“苏锡常”组合,前几年民间流行一个说法,叫“苏锡无常”。意指常州跟苏州无锡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让常州沉寂了一段时间。

但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城市格局是会变化的。这几年,常州抓住新能源这台“发动机”,开启了逆袭之路。

喜欢制作榜单排名的胡润,最近又推出一个“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至今已推出两次。

在《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常州排名第五,前四位是深圳、上海、北京和武汉,前五中常州是唯一入选的地级市。这一年,苏州排名第七。

在《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常州再进一步,跟北京并列第四位。而前三位是深圳、上海和苏州。苏州从第七攀升到第三位。

榜单的权威性先不论,但至少从某些指标可以管中窥豹,常州能以一个二线地级市身份,在新能源领域跟一线城市平起平坐,可见其实力非同一般。

对苏州为何突然从第七,超越常州,攀升到第三,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2022年,常州的新能源产值超5000亿元,而同年苏州的新能源产业总产值是2978.2亿元。苏州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

可见,从新能源产值总量看,苏州跟常州还是有差距的。当然,这一年来,苏州的追赶也非常努力,有很多大动作,后面我们会说到。

时间回到十年前,那时特斯拉濒临破产,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还没出现,但常州却做出惊人举动,宣布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等零配件,并将半个身家都压在这个赛道上。

十年后再看,常州是押对了。目前,常州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独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江苏省的一半。被行业称为“全球动力电池中心”。

在动力电池生产过程的32个主要环节中,常州市集聚的动力电池企业可以覆盖其中的30个环节。仅在常州的金坛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已达到100余家,其中涉及到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领域的企业已接近30家。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有4家都在常州进行了布局,这4家电池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其中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的总部就在常州。

在光伏领域,也培育出天合光能这种近千亿市值的公司。

常州在培育和引进企业的过程中,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中创新航。这家企业原来叫中航锂电,总部本来在洛阳,母公司是中航工业集团,很早就开始发展锂电池,但中间出现波折和巨额亏损。8年前,常州一次性投入28亿完成了对中航锂电投资。在中航锂电巨额亏损的2018年,常州顶住压力将中航锂电从一家央企子公司变为常州地方国有企业。

经过资本运作及改革,中航锂电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电池出货量排名从行业第九跃升为第三。后来改名中创新航,于2022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过600亿元。

眼看自己养大的孩子被常州抱走了,洛阳现在都后悔不已。

如今,常州又树立了新目标,提出要成为引领长三角、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并提出到2025年,产业规模超万亿元,争创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几年前,笔者采访过常州时任市委书记汪泉,问他面对苏州、无锡、南京等城市的竞争,常州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

汪泉认为,每座城市的主导产业都是历史形成的过程,过程中不乏竞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形成,应该是市场筛选和竞争的结果,而不是由政府来主观规划。细分的工业门类非常多,产业链也相当长,一座城市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包打天下,必须有取有舍。

汪泉表示,常州就是发挥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常州以实体经济、装备制造闻名,“工业明星城市”是常州的鲜明特色。因此,常州目前主要是发挥好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比较发达的特色,把握好常州在发展工业和制造业方面的良好基础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常州选择了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

江苏省各地级市2022年GDP排名

苏州

新能源成为增长新引擎

苏州被称为“最强地级市”,GDP总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六,工业总产值则排前三,2022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以4.2万亿规模超过上海,排在第二,仅次于深圳。这说明,苏州的工业是非常发达的。

对于一个发达的工业城市来说,门类比较齐全,苏州过万亿的产业足足有三个——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现在,生物医药也被列入优先发展产业。

相对而言,新能源在苏州发达的工业体系中,表现不是很明显。旗舰新能源企业也不是很多,印象中,协鑫集成、阿特斯、固德威、天华超净比较知名一点。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苏州至今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造车新势力。此前有前途汽车和奇点汽车,但都昙花一现或破产重组。在前三的工业城市中,深圳有比亚迪,上海有特斯拉,缺少新能源整车品牌,是苏州的一个短板。

不过,苏州在一些新能源细分领域还是不错的,造就了一批隐形冠军。截至2022年年末,苏州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78.2亿元,同比增长28.4%,集聚相关企业546家,其中规上企业382家。

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但苏州缺少龙头企业和叫得响的品牌,这不利于产业链的协同和资源的整合。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苏州最近开始力推新能源产业发展。

2023年首个工作日的“新年第一会”,苏州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提出的“全力做强产业链”中,“抓整车”被放到了首要位置。

3月,苏州召开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推进大会,并发布《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光伏、风电、智能电网、动力电池及储能、氢能和智慧能源的“5+1”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体系。

苏州还瞄准了一些新能源的新赛道,比如重点发展氢能。目前已在张家港、常熟集聚发展,汇聚了苏州竞立、国富氢能、中集圣达因、重塑能源等一批氢能龙头企业。

目前,苏州构建了九大市级新能源产业园,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强链补链延链,招引一批绿色低碳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优质创新项目。要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破题见效。

在《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胡润把苏州从第七提升到第三,超过北京、广州,常州,仅次于深圳和上海,可以说是对苏州工作的巨大肯定。

也许新能源产业会成为苏州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苏州希望借鉴兄弟城市路线图,实现弯道超车。

无锡

新能源火出圈

资本组团追捧

对于半导体行业的人来说,无锡是一块熟悉的土地,无锡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新高地,产业规模仅次于上海,形成了“集成电路的无锡军团”。

无锡另外两大支柱产业是物联网和生物医药。无锡是中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试点城市。医药方面聚集了阿斯利康、药明康德、辉瑞制药在内的众多行业龙头企业。

其实,新能源产业也是无锡的一个优势产业。常州提出“新能源之都”,无锡则提出打造具有国际标识度的“新能源装备之都”。

发展新能源,无锡是有历史底蕴的。光伏产业在无锡已经有20多年历史。以无锡尚德为标志,无锡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硅材料、电池及组件、光伏设备制造、零部件配套、光伏电站、专业检测和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和稳定的供应链。也为中国光伏产业培育了一大批人才。

风电领域,无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电产业链。动力电池领域,无锡已初步覆盖电池材料端、电池生产端、设备端、下游应用端等产业链配套发展格局,并已聚集了远景动力、远东电池、松下能源、安普瑞斯、上汽大通、中车新能源等优势企业20余家。

无锡新崛起的一些新能源龙头公司也非常引人关注。比如远景科技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新型能源系统技术企业,旗下拥有智能风电、智慧储能系统技术和绿氢解决方案公司远景能源,智能电池企业远景动力,开发全球领先智能物联操作系统的远景智能。

跟常州、苏州的路径不同,无锡除了发展新能源制造业,还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零碳城市”,提出“双碳”转型的系统解决方案。这成为吸引资本的一张王牌,包括红杉、高瓴、春华等一线投资机构,还有各种VC/PE,都组团排队去无锡打卡。

自从2021年由红杉中国与远景科技集团共同成立的全国首支百亿零碳风险投资基金——远景红杉碳中和基金正式落户无锡高新区后,无锡掀起了一波绿色股权投资基金热。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头部投资机构的身影出现在无锡——光大集团与无锡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提供总额1000亿元的意向性投融资支持并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绿色股权投资基金。

此外,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在无锡成立,总规模达737.5亿元;上海保险交易所基金投资创新中心在无锡揭牌;规模50亿元的高瓴创投二期人民币专项基金及高瓴深科技创新中心在无锡落地。

2022年8月,无锡尚贤湖基金PARK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无锡经开区举行。活动现场,一批重大项目基金、QFLP基金、产业基金项目签约落地,总规模超230亿元。其中,春华资本、鼎晖投资、科勒资本等多家知名基金公司入驻无锡,同时总规模达5亿美元的多个QFLP基金项目签约落地。

就连王石的深石私募也选择落户无锡。

总之,以往在国内创投圈里并不起眼的无锡,终于火了。虽然这些投资也有奔着半导体、物联网等方向去的,但新能源和绿色科技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结局未定

新能源赛道事关上百万亿投资,长坡厚雪,一切才刚开始,在这场新能源产业城市竞赛中,结局远没最后确定。这些城市将会跑出什么成绩,苏锡常谁将成为江苏新能源城市“一哥”,值得期待。

参考资料

[1]新能源人才服务:数量全国第一,江苏省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解析

[2]苏州发改:全国第三!苏州新能源产业加速集聚

[3]读城记工作室:能撼动江苏新能源“一哥”之位的,恐怕只有苏州了

[4]洛阳政研与改革:中航锂电改革发展经验对我市发展“风口”产业的启示

[5]上观新闻:新能源产业全国第四是常州?

[6]财联社:新能源“超万亿俱乐部”入场券 常州“预订”了两张

[7]中国经营报: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江苏常州“新能源之都”炼成记

[8]第一财经:专访常州市委书记:长三角一体化,苏锡常可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9]投资界:VC/PE组团去无锡

[10]投中网:红杉高瓴王石,同时看中了无锡

[11]无锡发改:打造“新能源装备之都”,无锡如何“出圈”

[12]智谷趋势:卷土重来:三大顶级赛道中的苏锡常有多厉害

[13]江苏城市论坛:中国新能源城市排名50强,江苏10市上榜!

来源:微信公众号“环球零碳”维小尼

原标题《苏锡常“新三国演义”:争夺新能源之都》

关键词:

推荐阅读

沪ICP备2022005074号-44

联系我们:58 55 97 3@qq.com

版权所有 ? 2020 华尔街印刷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